×

胃管插管操作6 大方法

时间:2023-08-22 浏览量:291

       插胃管分为三步,测量胃管插入长度——插管——固定并检查。


  护士在置鼻胃管中遇到最多问题的,大概是插管这一步骤了吧。插胃管属于侵入性操作,对鼻腔、鼻咽部黏膜都有刺激作用,在进行插管时,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、呕吐及疼痛等不适症状,也难免表现紧张、不合作等导致插管失败。


 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置管成功率呢?给大家整理了以下几种方法,大家一起来学习下吧。


  1.70°角右侧卧位法:


  (1)适用对象:意识障碍患者,尤其是伴有舌后坠的患者。


  (2)具体操作:患者平卧时先测好胃管所需长度,然后协助患者取右侧卧位,脸面与床面呈70°角,操作者在患者右侧下胃管。


  (3)优点:先仰头后托头平卧位插管法不适用于伴有舌后坠的患者,而这个方法则适用于有舌后坠的昏迷患者;确认胃管是否盘曲在胃内时容易抽出胃液(因为右侧卧位时胃液高度较高)


  2.先仰头后托头法:


  (1)不适用对象:舌后坠、脑出血急性期及颈部损伤患者


  (2)具体操作:取半卧位或仰卧位,测量所需胃管长度,用胶布标记,所需插入胃管部分全部充分润滑,清醒患者先嘱其仰头待胃管末端进入口咽部(约已插入15cm)后再嘱其压低头部使下颏尽可能靠近胸骨柄;对昏迷患者先去枕托颈使其抬头,待胃管末端进到会厌部再托起其头部使下颏尽量靠近胸骨柄,然后下胃管


  (3)优缺点:优点是下颏靠近胸骨柄可增加咽喉部通道弧度从而使下管更加顺利,缺点是对有舌后坠的患者不适用,可能增加脑出血急性期、有颈强直患者原发病风险,对有气管切开的患者可能会导致气管套管脱出。


  3.向前、向上提拉下颏法:


  (1)具体操作:常规插入10-15cm后助手用食指、中指勾住患者的下颌角向上提、向前拉,使下齿槽超过上齿槽1-1.5cm,操作者感到胃管前端阻力消失继续下胃管。


  (2)优缺点:优点是一次插管成功率较高,对昏迷患者和气管切开的患者尤其适用,缺点是费力。


  4.胃管退后法:


  (1)适用对象:昏迷、吞咽反射消失的患者


  (2)具体操作:对有咳嗽反射的患者,胃管插入20-24cm引起咳嗽时,将胃管退后1-3cm,待咳嗽停止后于吸气末一瞬间快速继续下管;对咳嗽反射消失的患者,下管20-24cm感到有轻度阻力时将胃管退后1-3cm,再用一手拇指轻推喉头,于吸气末瞬间下管。


  5.侧位拉舌法:


  (1)适用对象:昏迷或有气管切开的患者


  (2)具体操作:常规下胃管到口咽部,感到有阻力时助手用拉舌钳将患者的舌头拉出,对同时有气管切开的患者,当胃管下到咽喉部以下2-4cm(气管切开部位)感到阻力增加时,助手将气管套管轻轻向外拔出0.5-1cm,胃管末端过了气管切开部位后再将套管还位。


  (3)优点:大大增加了舌后坠患者一次插管成功率。


  6.一口量法:


  (1)具体操作:卧位抬高床头15-30°,常规下胃管14-16cm时,左手扶胃管,右手用注射器向患者口腔内注水5-8cm,趁吞咽反射时下胃管。


  (2)优缺点:优点是减少粘膜损伤,缺点是给水太少不会引起吞咽反射,如果向口腔内注水太多或太快会引起呛咳,对吞咽反射消失的患者不适用。


  临床中还会遇到一些情况,反复拔插,置入过程不顺利,不是因为胃管难插,而是我们经验太少。如:


  确定胃管是否在胃内(有三种方法):


  ①连接注射器于胃管末端进行抽吸,抽出胃液。


  ②置听诊器于患者胃区,快速经胃管向胃内注入10ml空气,听到气过水声。


  ③置管末端于水中,观察无气泡。


  根据临床经验此三种方法也并非***,如以下几种情况:


  1.胃内积气,误以为插入胃管。


  临床表现无呛咳,紫绀,胃管末端置入水中见气泡冒出,叩击腹部鼓音,以③方法难以***判断,可将病人坐起,再将胃管插入少许后采取①的方法进行证实或采取x线透视证实。


  2.反抽无胃液,误以为不在胃内。


  a.胃管插入长度不够,《基础护理》中规定置入胃管长度前额发际至剑突的距离,成人45—55cm,研究表明,根据身高不同,其前额发际到剑突的距离有一定差距,规定不是***的,要因人而异,避免因插入长度不够而影响判断。


  b.胃管阻塞。橡胶胃管,管壁厚管腔小,如因鼻饲饮食较稠而冲刺也过少造成堵塞,因此插胃管前要做好评估,应对鼻饲喂养宣教到位。


  3.回抽胃液阻力大。


  可因胃管插入过深或贴于胃壁,可将胃壁退出少许。

网站首页
服务项目
一键拨号
联系我们
在线留言
联系人: 电话: 你的留言:
验证码:
QQ咨询
联系电话
18088778620
微信扫一扫